老师:视频中针对未付费用户提到的【了解使用产品的障碍点】和【为什么没有选择这个产品,确定核心需求】这两点我有点绕不过来。因为我觉得这两点有可能是会重合的,我疑虑没有进行付费就是我为什么不选择这个产品的原因?将这两条分开来作为步骤的第二、三步,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吗?障碍点可以有很多点?而核心需求是这些点当中最重要的其中一个?请老师帮忙解答一下。
看了husu的提问,我感觉在实际的情况中,划分用户类型和各种需求时,标准不同,就会出现很多的排列组合,出现很多匹配的复杂情况的,所以根据怎样的要素去划分这些类型比较利于接下来的工作呢?比如ACG产业,根据社会特征可以分成“年轻的职场人、大学生、中小学生等”,按照偏好领域又可以分成“玩COS的、追新番的、打游戏的、收藏模型的……”(而且这种按照圈子划分其实存在重叠,就是说一个人可以同时经常混迹于多个圈子),再谈到需求,就更是延伸出无数的分支,这种情况下要怎么去把握产品的突破点呢?
老师,为什么分组调查是5人一组呢?产品上线前的调查目标是为了验证用户是否愿意为了某产品的功能使用或者付费吗?限制在建功能数量怎么理解?在设计调查话术中--描述问题,我可以这么理解吗?例如 你是否苦于没有找到一个系统学习互联网营销的课程呢? 设计调查话术--演示 我们将从用户调查、文案撰写、投放渠道、数据反馈、优化调整来系统的教你学习互联网营销
看到底下有同学询问设定目标的问题,我也不太明白,看了您的回答,还是不太理解。我大概理解为,因为转化不是一下子就达成的,需要一步步来,所以要设置下一个阶段的目标。比如,带来流量,下一个阶段的目标就是注册。不过设置这种目标在实际中的具体操作是怎么样的呢?它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还有,这种设定的目标是针对一个人还是一群人的?如果是一群人每个用户可能所在的阶段各不相同,设置这些目标又有什么用?我表述的可能有点乱,不知道我说清楚我的问题没?
问题3:投放渠道,怎样选择投放渠道?既然老师把投放渠道这个放在了数据反馈前一个环节,那么在没有得到测试数据前提下选择投放渠道的依据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