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石网
nuanshi
登录 | 注册
营销社区>毕业分享> 刚毕业就能月入13K,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9 收藏次数
30925 浏览次数
20 点赞次数

刚毕业就能月入13K,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毕业专业
 
学历
 
从事职业
新媒体运营
工作城市
 
月薪(¥)
10K-20K

第一次知道张君老师,是在多贝网。

那是2014年,他还在创业准备阶段。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网课。

他当时讲的是广告行业的知识,我还记得是50元一套课。

文案是:不求发财,喜欢在星空下撸串。

虽然,当时我已经了解了互联网,但一路走下来,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磕磕绊绊,原地打转。

2016年4月,我再次看张君老师,发现踏浪,知道了非常负责的马涛老师。

于是开始学习,不过我并没有刷完所有课程,而是选了我觉得重要的听了。

记得第一次实操,君哥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我当时自嗨的毛病。

从那时起,我开始慢慢还是养成用户思维。

当然,我也在疯狂读书,和学习了别的课程。

那个时候,踏浪在知乎推广的力度,挺大的,大部分学员一边实操,一边去知乎推广。

我当时自己开了知乎写回答,写专栏,现在获赞和粉丝也还不错。

【我的知乎】

如今,再次回到踏浪,哦,不,是暖石,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再次复习老内容,感觉是那么的轻车熟路。

按照君哥的话,我算不算流失用户呢,哈哈哈。

玩笑归玩笑,如今我已经开了自己的公众号:姚望运营日记 (ID:iyaowang)

专注运营知识,也有帮你开启心智的个人思考。

希望大家能捧场关注!

看了踏浪学员的例子,报职位和薪资。

那我也跟一跟。

因为2014年实习就积累了相关经验,还有踏浪对我的帮助,加上本身我就是海归。

所以,今年初正式入职创业公司的薪资是13K。

这个数其实很一般。因为我始终觉得,自己应该有3年工作经验,虽然之前的是实习经验。

真正吸引我加入的是君哥告诉我的:权限。

作为管理级,我调用资源的权限很大,包括对技术,设计的调用。这些都可以让我去试错,去学习。

所以,成长速度很快。

感谢当初张君老师和马涛老师的帮助!

好了,情怀回顾的话,说完了,直接上干货:


(1)

前两年,互联网行业的爆发,似乎让许多人看到了金矿。

2010年是微博的春天,营销大号通过早期蓝海积累的流量优势,随便转发几条消息,就月入过万。

2012年,微信公众号横空出世,加上2年后,微信支付提供的场景便利,更是缩短了用户的支付路径,这让早期做公众号的人吃到一大波红利。

2016年,内容创业,知识付费,直播,短视频。今日头条,企业媒体平台等新内容分发渠道纷纷给出巨额补贴,吸引UGC用户为其创造内容。

蠢字的结构,是春天的虫子刚刚苏醒,到处乱拱,没有方向。

大部分人在机会来临的时候,都有焦虑的蠢动。这种动作背后,是思维的惰性。

于是,很多人一股脑地涌现了互联网行业,想脚踩风口,追逐红利。

不过,在选择具体岗位时,很多人发现自己,做产品悟性太差,做技术难度太高。

于是门槛不算太高的运营,不幸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由于这个行业太过年轻,到现在为止,很多公司对运营的岗位和职责都没有明确定义。

这让很多运营岗位的从业者和新进者,在职业认知和技能层面,陷入了迷茫。


(2)

很多人一开始做运营,都是从编辑干起。

毕竟,内容为王,外链为皇。

哪怕是早期的站长建站,网站运营者也需要从别的地方,搜集内容,或者自己写点心得,为网站带来流量。

毕竟,网站的生存之道在于网站的内容质量,提供优质的网络资源予用户浏览,是一个网站的根基。

所以,刚开始做运营,去学习搜集整合内容,或者自己撰写内容,这本身没错。

毕竟,内容运营是必备的能力。

无论是早期的网站,微博,公众号,还是其他新的内容渠道,只要能带来垂直流量并形成转化,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怎么高效生产怎么运作。

这个逻辑看起来简单,却让不少运营人走了弯路。

我在几年前,在这方面也一直没有建立清晰的认知。


(3)

内容生产的过程中,很多运营小白会放大写作或者编辑这个环节。

“运营不就是写文章嘛”

“不就是把日记搬到网上嘛,早期的博客不就是这样嘛?”

如果你只是一般的互联网使用者,这么说,没什么问题。

但如果你是公司聘用实习生,或者在职人员,这种想法则是缺乏基本运营能力的表现。

首先,它缺乏用户思维。

写文章是内容生产的一部分。

问题是,你写什么文章?给谁看?用户会喜欢吗?会转发分享吗?转发分享后,能形成有效转化吗?转化体验产品后,能留存吗?

下面这种场景经常发生在各大公司:

一个运营小白,做了一个教育类公众号,某天正好看到了,薛之谦和前妻复合的热点,于是找了一篇10W+,进行了转载,文章的阅读量比平时多了1倍。于是自己自鸣得意。

老板和上级,也觉得阅读量上去了,而且用户比平时也增长了许多,于是给予表扬。

因为上下级都缺乏用户思维,这会让运营者不断重复和熟练这种错误,其后果可想而知。

除了上面提到的用户画像,用户思维还包括与用户沟通,调查、收集、满足他们的需求。

与用户的关系,黎万强在《参与感》一书中曾提到:“不要把用户当上帝,而是和用户做朋友。”

但做朋友这个概念还是挺虚的,如何做朋友?做什么样的朋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我个人理解:和用户做朋友,其实就是经常性地与用户保持有效互动。

一方面是情感营销,刷存在感。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收集用户反馈。

通过用户分类、按优先级将需求进行收集,然后分析。

根据结果调整优化产品。并有节奏的浏览用户朋友圈所展现的信息,提炼出他们的需求,并点赞评论,与之互动。

互联网决定了,与用户沟通的即时性。

它并不像传统行业那样,一周或者一个月做一个问卷调查,或者是被用户视为骚扰的电话回访。


(4)

除了用户思维,数据思维也是运营小白们缺乏的能力。

这里的数据思维,不是单单指一些表面的指标,比如阅读数,用户增长数。

就像上面提到的例子,上级结合数据,评估了小白的借势效果,提出了表扬。

虽然看起来,他懂得分析数据,去评估结果。

但本质上,却忽视了流量的垂直度和转化效果。

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最大区别,就是能快速获取数据,并能根据数据变化,对产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迭代,从而达到最佳拉新和转化效果。

马云曾说过:“阿里巴巴不是零售公司,是数据公司”。

的确,我们在淘宝天猫支付宝的消费记录,产品偏好的数据,都被抓取了。

而传统公司要想精准地分析用户画像,用户消费习惯,则非常困难。

这也让传统行业的人,忽略了数据的重要性。


(5)

每天单纯的control C+ control V、洗稿、求转载的错误思维,会极大阻碍运营人的成长。

每个月底,扛着老板给的KPI,叫苦连天,浑浑噩噩就这么度过了职场最宝贵的头几年。

为什么说职场头几年最宝贵呢?

因为刚刚起步,老板和上司会给比较高的宽容度。

当然,对应的也需要职场小白为了成长敢折腾,敢试错。

你不敢犯错,这本身就是错。

用户思维和数据思维,是运营入门的必备,也是需要尽早在实践中获得的认知。

除了认知,后面的段位进阶,则和技能实操的熟练程度有关,当然还有资源的整合调用能力。

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优秀运营人的发展,也会出现两个方向。

一个是做垂直,深耕某个领域的用户,不断实现增长和转化。

另一个则是,切换不同产品,接触不同用户,摸清不同产品的运营规律和用户习惯,成为一个运营多面手。

在这个过程中,一起成长的伙伴,行业里认识的朋友,都将是时间馈赠给你的珍贵礼物。

没错,除了技能,认知和思维方式,对成长速度影响特别大。

这也是为什么君哥会专门讲开启心智的课程。

希望你也能一毕业就月入13K。

有独立思考能力也很重要,我虽然没有刷完踏浪的全部课程,但同样获得了不错的反馈。

因为我知道,只学最有用的,人一定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公众号:姚望运营日记 (ID:iyaowang)

微信号:64211295023

姚望运营日记.jpg

姚望发布于2017年09月12日3条回复
看课:305
实操:2
精华:1帖
帖子:6帖 | 6回
注册:2016年04月14日

棒棒的!

2017年09月12日
看课:859
实操:37
精华:1帖
注册:2017年06月19日

一字不差的看完了,很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干货文章。

以后欢迎经常来社区发帖,帮你的学弟学妹们更快成长和进步。

2017年09月13日
看课:852
实操:53
精华:11帖
注册:2017年01月25日

关注你的订阅号了~

2017年09月13日
看课:579
实操:57
精华:1帖
注册:2016年10月21日
营销社区>毕业分享> 刚毕业就能月入13K,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刚毕业就能月入13K,我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2017年09月12日30925浏览
毕业分享
毕业专业
 
学历
 
从事职业
新媒体运营
工作城市
 
月薪(¥)
10K-20K

第一次知道张君老师,是在多贝网。

那是2014年,他还在创业准备阶段。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网课。

他当时讲的是广告行业的知识,我还记得是50元一套课。

文案是:不求发财,喜欢在星空下撸串。

虽然,当时我已经了解了互联网,但一路走下来,也遇到了不少困难。

磕磕绊绊,原地打转。

2016年4月,我再次看张君老师,发现踏浪,知道了非常负责的马涛老师。

于是开始学习,不过我并没有刷完所有课程,而是选了我觉得重要的听了。

记得第一次实操,君哥一针见血地点出了我当时自嗨的毛病。

从那时起,我开始慢慢还是养成用户思维。

当然,我也在疯狂读书,和学习了别的课程。

那个时候,踏浪在知乎推广的力度,挺大的,大部分学员一边实操,一边去知乎推广。

我当时自己开了知乎写回答,写专栏,现在获赞和粉丝也还不错。

【我的知乎】

如今,再次回到踏浪,哦,不,是暖石,感觉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再次复习老内容,感觉是那么的轻车熟路。

按照君哥的话,我算不算流失用户呢,哈哈哈。

玩笑归玩笑,如今我已经开了自己的公众号:姚望运营日记 (ID:iyaowang)

专注运营知识,也有帮你开启心智的个人思考。

希望大家能捧场关注!

看了踏浪学员的例子,报职位和薪资。

那我也跟一跟。

因为2014年实习就积累了相关经验,还有踏浪对我的帮助,加上本身我就是海归。

所以,今年初正式入职创业公司的薪资是13K。

这个数其实很一般。因为我始终觉得,自己应该有3年工作经验,虽然之前的是实习经验。

真正吸引我加入的是君哥告诉我的:权限。

作为管理级,我调用资源的权限很大,包括对技术,设计的调用。这些都可以让我去试错,去学习。

所以,成长速度很快。

感谢当初张君老师和马涛老师的帮助!

好了,情怀回顾的话,说完了,直接上干货:


(1)

前两年,互联网行业的爆发,似乎让许多人看到了金矿。

2010年是微博的春天,营销大号通过早期蓝海积累的流量优势,随便转发几条消息,就月入过万。

2012年,微信公众号横空出世,加上2年后,微信支付提供的场景便利,更是缩短了用户的支付路径,这让早期做公众号的人吃到一大波红利。

2016年,内容创业,知识付费,直播,短视频。今日头条,企业媒体平台等新内容分发渠道纷纷给出巨额补贴,吸引UGC用户为其创造内容。

蠢字的结构,是春天的虫子刚刚苏醒,到处乱拱,没有方向。

大部分人在机会来临的时候,都有焦虑的蠢动。这种动作背后,是思维的惰性。

于是,很多人一股脑地涌现了互联网行业,想脚踩风口,追逐红利。

不过,在选择具体岗位时,很多人发现自己,做产品悟性太差,做技术难度太高。

于是门槛不算太高的运营,不幸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由于这个行业太过年轻,到现在为止,很多公司对运营的岗位和职责都没有明确定义。

这让很多运营岗位的从业者和新进者,在职业认知和技能层面,陷入了迷茫。


(2)

很多人一开始做运营,都是从编辑干起。

毕竟,内容为王,外链为皇。

哪怕是早期的站长建站,网站运营者也需要从别的地方,搜集内容,或者自己写点心得,为网站带来流量。

毕竟,网站的生存之道在于网站的内容质量,提供优质的网络资源予用户浏览,是一个网站的根基。

所以,刚开始做运营,去学习搜集整合内容,或者自己撰写内容,这本身没错。

毕竟,内容运营是必备的能力。

无论是早期的网站,微博,公众号,还是其他新的内容渠道,只要能带来垂直流量并形成转化,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怎么高效生产怎么运作。

这个逻辑看起来简单,却让不少运营人走了弯路。

我在几年前,在这方面也一直没有建立清晰的认知。


(3)

内容生产的过程中,很多运营小白会放大写作或者编辑这个环节。

“运营不就是写文章嘛”

“不就是把日记搬到网上嘛,早期的博客不就是这样嘛?”

如果你只是一般的互联网使用者,这么说,没什么问题。

但如果你是公司聘用实习生,或者在职人员,这种想法则是缺乏基本运营能力的表现。

首先,它缺乏用户思维。

写文章是内容生产的一部分。

问题是,你写什么文章?给谁看?用户会喜欢吗?会转发分享吗?转发分享后,能形成有效转化吗?转化体验产品后,能留存吗?

下面这种场景经常发生在各大公司:

一个运营小白,做了一个教育类公众号,某天正好看到了,薛之谦和前妻复合的热点,于是找了一篇10W+,进行了转载,文章的阅读量比平时多了1倍。于是自己自鸣得意。

老板和上级,也觉得阅读量上去了,而且用户比平时也增长了许多,于是给予表扬。

因为上下级都缺乏用户思维,这会让运营者不断重复和熟练这种错误,其后果可想而知。

除了上面提到的用户画像,用户思维还包括与用户沟通,调查、收集、满足他们的需求。

与用户的关系,黎万强在《参与感》一书中曾提到:“不要把用户当上帝,而是和用户做朋友。”

但做朋友这个概念还是挺虚的,如何做朋友?做什么样的朋友?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我个人理解:和用户做朋友,其实就是经常性地与用户保持有效互动。

一方面是情感营销,刷存在感。另一方面,则是需要收集用户反馈。

通过用户分类、按优先级将需求进行收集,然后分析。

根据结果调整优化产品。并有节奏的浏览用户朋友圈所展现的信息,提炼出他们的需求,并点赞评论,与之互动。

互联网决定了,与用户沟通的即时性。

它并不像传统行业那样,一周或者一个月做一个问卷调查,或者是被用户视为骚扰的电话回访。


(4)

除了用户思维,数据思维也是运营小白们缺乏的能力。

这里的数据思维,不是单单指一些表面的指标,比如阅读数,用户增长数。

就像上面提到的例子,上级结合数据,评估了小白的借势效果,提出了表扬。

虽然看起来,他懂得分析数据,去评估结果。

但本质上,却忽视了流量的垂直度和转化效果。

互联网和传统行业最大区别,就是能快速获取数据,并能根据数据变化,对产品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迭代,从而达到最佳拉新和转化效果。

马云曾说过:“阿里巴巴不是零售公司,是数据公司”。

的确,我们在淘宝天猫支付宝的消费记录,产品偏好的数据,都被抓取了。

而传统公司要想精准地分析用户画像,用户消费习惯,则非常困难。

这也让传统行业的人,忽略了数据的重要性。


(5)

每天单纯的control C+ control V、洗稿、求转载的错误思维,会极大阻碍运营人的成长。

每个月底,扛着老板给的KPI,叫苦连天,浑浑噩噩就这么度过了职场最宝贵的头几年。

为什么说职场头几年最宝贵呢?

因为刚刚起步,老板和上司会给比较高的宽容度。

当然,对应的也需要职场小白为了成长敢折腾,敢试错。

你不敢犯错,这本身就是错。

用户思维和数据思维,是运营入门的必备,也是需要尽早在实践中获得的认知。

除了认知,后面的段位进阶,则和技能实操的熟练程度有关,当然还有资源的整合调用能力。

随着工作时间越来越长,优秀运营人的发展,也会出现两个方向。

一个是做垂直,深耕某个领域的用户,不断实现增长和转化。

另一个则是,切换不同产品,接触不同用户,摸清不同产品的运营规律和用户习惯,成为一个运营多面手。

在这个过程中,一起成长的伙伴,行业里认识的朋友,都将是时间馈赠给你的珍贵礼物。

没错,除了技能,认知和思维方式,对成长速度影响特别大。

这也是为什么君哥会专门讲开启心智的课程。

希望你也能一毕业就月入13K。

有独立思考能力也很重要,我虽然没有刷完踏浪的全部课程,但同样获得了不错的反馈。

因为我知道,只学最有用的,人一定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公众号:姚望运营日记 (ID:iyaowang)

微信号:64211295023

姚望运营日记.jpg

相关视频推荐

棒棒的!

2017-09-12

一字不差的看完了,很好,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干货文章。

以后欢迎经常来社区发帖,帮你的学弟学妹们更快成长和进步。

2017-09-13

关注你的订阅号了~

2017-09-13
回复帖子209
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