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石的学员一般先说结果,再来干货。在暖石断断续续学习半年,此刻我即将入职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担任新媒体主管,这是半年里我的第三份工作,月薪由4000涨到了9000。下面分享我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同样希望工资翻番的你有所借鉴。
--------------------------------------------------------------------------------------------
转行,转行,先转成功了再谈其它
我和暖石的很多暖宝宝们一样,并非营销科班出身,我大学学的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一个很唬人的专业,至今在公司说起,都没人信。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工厂里做制造工程师,名头很响亮,但看看工作环境你就知道是咋回事了。
在远离人烟的郊区工厂里,每天对着几十台轰鸣的挤出机,和一群比我大很多我永远跟他们没有共同话题的外出务工人员,我感觉自己的人生就像眼前的机器一样,周而复始,毫无希望。我能预见的未来是,如果好好干,在快四十岁的时候能够跟我们厂长一样,捞到一个分厂厂长,从此孩子老婆热炕头。然而,那不是我想要的。
半年后,我离开,只身去了北京,身上只有不到5000块钱,去寻找我在新闻里看到的那些互联网公司,至于我要去干嘛,我能干嘛,我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有暖石,这么个神奇的网站。
离开一个错误的公司是领先别人的第一步
半年前我在一家图书出版公司做网络营销推广,每天的工作就是改改文案、p些图找合适的微信微博大号发,每天汇报一下数据(阅读、转发、点赞之类的),数据好了,领导开心了,但我总是很忐忑,因为,这些数据完全是可!以!刷!出!来!的,我说咱们的营销都没有效果监测,也不知道好坏。领导告诉我营销就是没法监测的啊,做了就好。我将信将疑,直到遇到暖石100。我骨子里是对一切营销课程和所谓的专家老师是抵触了,因为大多只会忽悠一些“o20”、“风口”之类的概念,全无实操经验。但在暖石上试听过几节课之后对我的发生了改观,尤其是用实际案例告诉我营销行为是可!以!监!测!的!(越写越像软文,但好东西总是忍不住要安利给旁人)我决定离开这里,开始着手换工作。君哥(暖石创始人,前多贝网市场总监)常说去一个20人左右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是对自己成长帮助最大的,于是我也决定朝着这个方向换。
有侧重点地利用一切招聘渠道安利自己
在决定离开换工作后,我开始一边在暖石上学习文案、GA分析等一列课程,一边开始制作简历,在招聘渠道上发布。
第一步:盘点一下市面上的一些招聘渠道
【智联、58、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看准网】老牌招聘网站,特点是公司杂多,薪资标准不一,总体较低。
【猎聘、拉钩、大街】互联网招聘网站,特点是相对垂直,反馈速度快。
【脉脉、boss直聘】新兴招聘、社交app,特点是随时随地勾搭,互联网行业人士聚集。
第二步:有侧重点地进行投放
由于我要找的是互联网公司,所以老牌招聘网站只是把简历挂上去,设置一下职位筛选器,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在里面寻找。
我个人而言,用拉钩、脉脉和boss直聘是频率最高的。拉钩一般下班回家pc上看,脉脉和boss直聘则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浏览。
第三步:主动勾搭,不要坐等职位推送
还是先说结果:在脉脉上得到了滴滴打车的面试机会,不过后来的复试我放弃了。在boss直聘上,得到一个共同创业的邀约,我也放弃了。
在脉脉上尽可能完善自己的简历,上传一张好看的头像、加个v认证这些都可以增加信任感,有人可能觉得加v很麻烦,其实特别简单,截个公司邮箱图片就行了。
做完这些,还不够,下一步需要主动出击,不要怕丢脸。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时不时加一些目标岗位的陌生人(比如你想做新媒体,你可以加一下新媒体的从业人员,像我就加了个乐视的),评论下人家的状态、点个赞啥的,还有就是参加一些话题,发表下自己的见解。
在脉脉上得到了滴滴打车的面试机会,后来的有复试我放弃了。
在boss直聘里的做法和在脉脉上类似,主要方针是主动出击。但boss直聘也才刚刚开始做,上面的职位没有脉脉多。
不要病急乱投医,随便找个公司就进去
这一段我是要分享自己的教训,也就是第二份工作,关于这份工作我在暖石的问答区也写过,详见两份offer,如何选择?在这里要感谢涛哥,我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离开北京去天津(和女友在一个城市),涛哥告诉我如果要想在互联网第一梯队就留在北京。
这家公司是个传统的培训机构,有个网站,但只是挂着做样子,主要还是做线下的生意,董事长想转型做互联网平台,但是他自己不懂,也缺乏网络运营推广的人,于是我就成了他转型所谓的“拼图”之一,职位是主管,薪资也翻倍了。
然而进去半个月就发现是个坑,公司内耗严重,做线下的人认为转线上没钱途,瞎折腾,做网站的人认为做线下的人不去开拓市场整天瞎指点,而且组织架构混乱,做技术的一个人(大量工作外包),做设计的三个人,做文案的没有人,而我的推广工作也很难推动,方案交上去几天没回馈。于是,决定趁早离开,又开始物色公司,投简历。
用产品迭代的思想做简历
我第二次找工作的简历是这样的(图1),到这次找工作我就给升级了一下(图2,花了4个小时用word做的),更突出了重点。
图1:简历1.0版本
图2:简历2.0版本
这次是朋友推荐,一个团队是BAT的互联网公司,简历递上去了后就有了面试通知。于是我花了两个晚上熟悉公司产品和行业现状,做到一个大致了解。
面试的时候,hr问的问题大同小异,那些问题我已经回答过N遍,并没有太多难度。总监面试的时候,问题就比较具体了。其中有一个是问如果我是这家公司的新媒体主管,我会怎么做?我的回答是4个重点方向:1、微信组重新架构,从策划到活动到效果监测给讲了一堆,2、加强拓展,强化合作,比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之类的;3、H5如何做(这是之前听的一次讲座,我把信息揉到我的面试里来了)4、建立监测数据监测反馈机制衡量rol(这些知识都是我在暖石上学的,刚好他们公司这一块做的很弱)。还有一些问题就不一一列举了,面试结束后,当天下午就给了我offer:新媒体主管。
以上就是我的3次换工作经历,谈不上多成功,互相交流学习。(我的微信号:KIVI27,注意是大写字母哟!公众号是:金老湿(jinlaoshi163))
————————————更新分割线——————————————
距离这篇帖子发布已经过去了1年半的时间,时间真他妈快得不是个东西。马涛老师问我最近咋样(马涛老师一问我我就紧张),我说还行,他说那你完善到之前的帖子里吧,正好也作为经验分享给大家。我说好,于是又恬不知耻的出现了。还是先写结果,暖石的老规矩:
1.从新媒体主管升职为运营经理,工资由9000涨到12000(部门里涨幅最高的),并获得已经C轮的公司的期权;
2.离开北京,来到一个二线城市,薪资为13000,年终奖20万(当然是在完成了KPI的情况下),负责公司市场;
3.个人公众号金老湿由0涨到6000+粉丝,真正意义上的0成本0推广;
我知道,这些比起其他的很多厉害学员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对我来说,已算是进步。个人的成长没有止境,但需要一个不错的开头,暖石对我而言,就是那个不错的开头,在最迷茫的时候学到了最有用的知识。文案本能、五步营销思维、数据分析等等课程,至今,对我的影响特别大。
不说了,看课程去了,最后放张近照,可与开头那张对比下。
建立监测数据监测反馈机制衡量rol(这些知识都是我在暖石上学的,刚好他们公司这一块做的很弱)
基本上国内的公司都很弱,所以赶快在暖石学习完去降维打击吧
你这么牛逼,你女朋友知道吗……
膜拜
暖石的学员一般先说结果,再来干货。在暖石断断续续学习半年,此刻我即将入职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担任新媒体主管,这是半年里我的第三份工作,月薪由4000涨到了9000。下面分享我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同样希望工资翻番的你有所借鉴。
--------------------------------------------------------------------------------------------
转行,转行,先转成功了再谈其它
我和暖石的很多暖宝宝们一样,并非营销科班出身,我大学学的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一个很唬人的专业,至今在公司说起,都没人信。
我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工厂里做制造工程师,名头很响亮,但看看工作环境你就知道是咋回事了。
在远离人烟的郊区工厂里,每天对着几十台轰鸣的挤出机,和一群比我大很多我永远跟他们没有共同话题的外出务工人员,我感觉自己的人生就像眼前的机器一样,周而复始,毫无希望。我能预见的未来是,如果好好干,在快四十岁的时候能够跟我们厂长一样,捞到一个分厂厂长,从此孩子老婆热炕头。然而,那不是我想要的。
半年后,我离开,只身去了北京,身上只有不到5000块钱,去寻找我在新闻里看到的那些互联网公司,至于我要去干嘛,我能干嘛,我也不知道,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有暖石,这么个神奇的网站。
离开一个错误的公司是领先别人的第一步
半年前我在一家图书出版公司做网络营销推广,每天的工作就是改改文案、p些图找合适的微信微博大号发,每天汇报一下数据(阅读、转发、点赞之类的),数据好了,领导开心了,但我总是很忐忑,因为,这些数据完全是可!以!刷!出!来!的,我说咱们的营销都没有效果监测,也不知道好坏。领导告诉我营销就是没法监测的啊,做了就好。我将信将疑,直到遇到暖石100。我骨子里是对一切营销课程和所谓的专家老师是抵触了,因为大多只会忽悠一些“o20”、“风口”之类的概念,全无实操经验。但在暖石上试听过几节课之后对我的发生了改观,尤其是用实际案例告诉我营销行为是可!以!监!测!的!(越写越像软文,但好东西总是忍不住要安利给旁人)我决定离开这里,开始着手换工作。君哥(暖石创始人,前多贝网市场总监)常说去一个20人左右的互联网创业公司是对自己成长帮助最大的,于是我也决定朝着这个方向换。
有侧重点地利用一切招聘渠道安利自己
在决定离开换工作后,我开始一边在暖石上学习文案、GA分析等一列课程,一边开始制作简历,在招聘渠道上发布。
第一步:盘点一下市面上的一些招聘渠道
【智联、58、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看准网】老牌招聘网站,特点是公司杂多,薪资标准不一,总体较低。
【猎聘、拉钩、大街】互联网招聘网站,特点是相对垂直,反馈速度快。
【脉脉、boss直聘】新兴招聘、社交app,特点是随时随地勾搭,互联网行业人士聚集。
第二步:有侧重点地进行投放
由于我要找的是互联网公司,所以老牌招聘网站只是把简历挂上去,设置一下职位筛选器,并没有花太多时间在里面寻找。
我个人而言,用拉钩、脉脉和boss直聘是频率最高的。拉钩一般下班回家pc上看,脉脉和boss直聘则是利用碎片化时间浏览。
第三步:主动勾搭,不要坐等职位推送
还是先说结果:在脉脉上得到了滴滴打车的面试机会,不过后来的复试我放弃了。在boss直聘上,得到一个共同创业的邀约,我也放弃了。
在脉脉上尽可能完善自己的简历,上传一张好看的头像、加个v认证这些都可以增加信任感,有人可能觉得加v很麻烦,其实特别简单,截个公司邮箱图片就行了。
做完这些,还不够,下一步需要主动出击,不要怕丢脸。就我个人而言,我会时不时加一些目标岗位的陌生人(比如你想做新媒体,你可以加一下新媒体的从业人员,像我就加了个乐视的),评论下人家的状态、点个赞啥的,还有就是参加一些话题,发表下自己的见解。
在脉脉上得到了滴滴打车的面试机会,后来的有复试我放弃了。
在boss直聘里的做法和在脉脉上类似,主要方针是主动出击。但boss直聘也才刚刚开始做,上面的职位没有脉脉多。
不要病急乱投医,随便找个公司就进去
这一段我是要分享自己的教训,也就是第二份工作,关于这份工作我在暖石的问答区也写过,详见两份offer,如何选择?在这里要感谢涛哥,我本来还在犹豫要不要离开北京去天津(和女友在一个城市),涛哥告诉我如果要想在互联网第一梯队就留在北京。
这家公司是个传统的培训机构,有个网站,但只是挂着做样子,主要还是做线下的生意,董事长想转型做互联网平台,但是他自己不懂,也缺乏网络运营推广的人,于是我就成了他转型所谓的“拼图”之一,职位是主管,薪资也翻倍了。
然而进去半个月就发现是个坑,公司内耗严重,做线下的人认为转线上没钱途,瞎折腾,做网站的人认为做线下的人不去开拓市场整天瞎指点,而且组织架构混乱,做技术的一个人(大量工作外包),做设计的三个人,做文案的没有人,而我的推广工作也很难推动,方案交上去几天没回馈。于是,决定趁早离开,又开始物色公司,投简历。
用产品迭代的思想做简历
我第二次找工作的简历是这样的(图1),到这次找工作我就给升级了一下(图2,花了4个小时用word做的),更突出了重点。
图1:简历1.0版本
图2:简历2.0版本
这次是朋友推荐,一个团队是BAT的互联网公司,简历递上去了后就有了面试通知。于是我花了两个晚上熟悉公司产品和行业现状,做到一个大致了解。
面试的时候,hr问的问题大同小异,那些问题我已经回答过N遍,并没有太多难度。总监面试的时候,问题就比较具体了。其中有一个是问如果我是这家公司的新媒体主管,我会怎么做?我的回答是4个重点方向:1、微信组重新架构,从策划到活动到效果监测给讲了一堆,2、加强拓展,强化合作,比如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之类的;3、H5如何做(这是之前听的一次讲座,我把信息揉到我的面试里来了)4、建立监测数据监测反馈机制衡量rol(这些知识都是我在暖石上学的,刚好他们公司这一块做的很弱)。还有一些问题就不一一列举了,面试结束后,当天下午就给了我offer:新媒体主管。
以上就是我的3次换工作经历,谈不上多成功,互相交流学习。(我的微信号:KIVI27,注意是大写字母哟!公众号是:金老湿(jinlaoshi163))
————————————更新分割线——————————————
距离这篇帖子发布已经过去了1年半的时间,时间真他妈快得不是个东西。马涛老师问我最近咋样(马涛老师一问我我就紧张),我说还行,他说那你完善到之前的帖子里吧,正好也作为经验分享给大家。我说好,于是又恬不知耻的出现了。还是先写结果,暖石的老规矩:
1.从新媒体主管升职为运营经理,工资由9000涨到12000(部门里涨幅最高的),并获得已经C轮的公司的期权;
2.离开北京,来到一个二线城市,薪资为13000,年终奖20万(当然是在完成了KPI的情况下),负责公司市场;
3.个人公众号金老湿由0涨到6000+粉丝,真正意义上的0成本0推广;
我知道,这些比起其他的很多厉害学员来说,算不上什么,但对我来说,已算是进步。个人的成长没有止境,但需要一个不错的开头,暖石对我而言,就是那个不错的开头,在最迷茫的时候学到了最有用的知识。文案本能、五步营销思维、数据分析等等课程,至今,对我的影响特别大。
不说了,看课程去了,最后放张近照,可与开头那张对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