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好,这节课听完后,我对产品、市场、运营三位一体有一个简单的概念,请老师点评一下哈 比如说我要做一款儿童手表,那么产品经理首先要通过调查儿童和家长的一些生活习惯,分析出用户真正的需求点之后再来设计出一款产品。 针对需求可能会有一些思考,比如说男孩儿女孩儿要做成什么款式什么颜色,比如说为什么要给小孩子买一款儿童手表,因为有手表定位功能和自动报警功能,那为什么需要定位和自动报警,可能是因为儿童安全问题越来越被重视,家长太忙不能及时去接孩子放学,为什么不需要加娱乐功能,因为集成娱乐功能后可能会耗电然后娱乐的效果也不好等等 最终确定要设计一款儿童安全手表。然后根据用户的使用情况和技术升级逐步对产品进行升级迭代。 市场可能需要一些宣传手段来引流,宣传产品优势、卖点。市场要分析用户心理,比如说用户会觉得你的东西很好,但他家的也差不多,而且还更便宜,这时市场应该做出竞品分析,分析用户喜好,及时向产品经理反馈做出调整。 运营可能更偏向用户体验,解决用户实际使用中的问题,针对使用中的问题及时跟产品沟通,达到保持用户黏性的目的,典型的反例是12306以及很多手机银行,用户黏性很低。 可能相对而言产品的职责会更大一些,因为产品不能满足需要,市场和运营也会受到影响。
老师,不知道我这样理解对不对? 产品、市场、运营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的关系,没有谁比谁重要,或是谁比谁先发生之说。产品通过做调查和数据分析解决用户问题,同时为市场和运营带来卖点和流量。市场通过做调查和数据分析吸引用户,调查消费者心理,以及做竞品分析持续带来有效流量,为运营带来用户。运营通过做调查和数据服务用户,拉新以及留住用户,同时,通过与用户沟通为产品提出用户需求方面的建议。三者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才能满足市场需求,从而盈利。
老师好! 关于产品经理和产品经理实习生,我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个纵观全局、掌握大方向、做统筹的人,一个就是将工作落实的人。 在产品经理实习生的工作职责里,其中做市场调研和做需求文档都是需要收集数据的,市场调研收集数据很好理解,就是知道那些是我的目标用户,他们的需求是什么,同类竞品分析等,而我不明白需求文档需要收集的是什么数据来作为产品的依据?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我的理解:需求文档收集的数据可以是产品为什么要这么设计的依据,产品优化的依据,也可以是产品为什么不这么做的依据(区别于其他竞品的设计,形成自己的特点)。如果是这样,需求文档的数据,就是把市场调研得到的第一手数据消化,提炼出有用的部分,再融入到产品的设计中。 第一次提问,好期待老师的回答~
老师好,目前我有两个公众号的方向,一个旅游攻略公众号,一个英语口语公众号,在竞品分析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竞品挑选问题。 我在旅游公众号的竞品分析中发现比较优质的公众号基本都是公司账号,但是老师说需要找纯自媒体账号才可以,但我在新榜、微小宝等平台上找的很多个人账号的推文和旅游并不相关,或者阅读量非常低没什么借鉴意义,如何才能挑选合适的竞品账号呢?如何找到做得优质的纯自媒体账号呢?(没有app引流的) 2、如何衡量公众号阅读量参考价值? 在口语学习公众号的竞品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公众号推文和英语学习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比如蹭热点),但是阅读量是很大的,其他一些关于英语学习的阅读量会少很多,但阅读量少相关性大的更加具备参考价值吧?那是否在选取文章时应该剔除这些不相关文章?如果不相关文章占比很大的情况下还需要剔除吗? 3、公众号内容问题。 调研英语学习公众号时发现,有些公众号的内容雷同,只是换了个标题,比如【520特辑 教你100种说我爱你的方法】和【别再说I LOVE YOU了,教你如何表白】其实内容是一样的,那我们在以后的运营中也可以借鉴吗?算侵犯版权吗?(因为该情况真的很常见所以想问一下)
老师好! 关于渠道调研,我们要了解用户的活跃渠道,要了解渠道的特性,要知道如何在目标渠道(用户活跃的渠道)上吸引用户注意及引流,最后选择投放的渠道。 这些渠道,老师课程中提及到了知乎、简书、豆瓣、贴吧,但是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却没有微信公众号!这是为何呢? 在调研渠道,我们一般首先想到的渠道就是公众号啊。后来,我仔细想了想,应该是这个原因:我们这个阶段课程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如何运营公众号,所以公众号的渠道调研早就做了,只不过老师为了突出它的作用和重要性,给它取了个名字——竞品分析,这在上节课就已经讲过竞品分析了!这节课《市场调研中的渠道调查》是指在公众号竞品分析完了后再紧接着进行其他的渠道调研,应该是这个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