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你好,按照课程的讲法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市场就是开疆扩土,获取流量粉丝及用户,运营就是将市场获取的这些流量用户通过各种手段服务好,给以良好的使用体验。 那么其实在传统行业市场是创建品牌的无形价值,简化品牌的决策流程,构建一个用户下次遇到该场景就会联想到对应的产品或服务,(比如送礼就送脑白金)这样的市场功能是不是也适用于互联网企业(比如暖石不断输出的人一定可以通过学习改变命运,那么当我想通过学习互联网知识做出改变的时候会想到暖石),从这个角度讲,互联网市场岗位的工作范畴是否就更加广泛,除了引流还要构建品牌价值。 还有就是运营与市场是怎么样的关系,是市场大于运营,还是运营大于市场?
老师你好,我了解到像一些传统行业的公司现在也有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像卫龙,杜蕾斯,海尔,这种公司,我们可否判定他的生意模式现在也是互联网化的?(有新媒体运营这个岗位就说明他们希望通过新媒体的渠道来吸引部分用户),还有就是一些传媒公司,产品主体就是一个或几个公众号,靠接广告盈利,这两者之间我感觉前者的工作内容更偏向于老师课程里面讲的新媒体运营,后者更偏向像内容运营一些,我个人的理解是现在新媒体运营最重要的是内容创作,能够吸引用户的图文或者视频,不知道这个思路是否有问题,望老师解答一下,谢谢!
老师您好, 我是85后,出生在一个二线城市的普通家庭。心有多高就可以飞得多远这个信念伴着我一起在欧洲完成了法学的学习,伴我轻松的掌握了三门外语。 在毕业后的六年里,我在国内一线城市不同的传统小公司里做过翻译,知识产权,OEM零件和工业设计的销售及项目管理的工作, 工作业绩最好时月收入也只不过20K。在行业工作中学到的技能和积累,到了其他行业的公司几乎变得毫无价值(技能真的会过时的说)。今天听到老师说“在中国,跟对人比去大公司重要。”这是说到心里去了,一个对的人教会你的是一种思维方式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透过不同的语言你可以听到,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和世界,但是从古代经典文学里你洞察不到时代发展的趋势,没有正确声音的引导你很难找到发展的方向。我这几年的职场经历就像是在漆黑的夜里放枪你看不到敌人,内心感到无比的害怕。记得亚马逊网的创始人贝索斯曾经说过:“选择比天赋更重要。”心再高,目标定得再好,选错了方向选错了起点的公司,再多的努力也将会是徒劳无功。。。 回到正题: 这几年我一直到在试错中,今年刚刚从一家传统生意的外资企业离职了。我自认为自己还很年轻,学习能力还很强,人生还有无限可能。但是因为中国的世俗观念,至少在传统的HR眼里30岁的未婚女却是公司的排斥对象。不过说实话可能我再试错的时间成本也许真的比几年前要高很多了。 经过试错,我以厌倦了传统行业纯粹的销售工作,厌倦了领导一拍脑袋就定夺员工业绩的评估方式。刚刚接触暖石的课程希望通过学习,找对努力的方向,提升自身的认知。希望现在为时还不晚。我的另一个疑问是,如果我选择了互联网运营的职业方向,会不会将自己的外语优势以及与人面对面沟通的优势丢掉? 还有我要学习互联网的知识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现在处于待业状态对自己非常不利。这段时间我去面试了一些公司,我不知道我应该去选择一家某行业知名的传统企业入职,还是选择一家伪互联网模式的广告民营公司入职比较好。还是这段时间无论怎么选择都无关紧要呢?希望得到老师的解答。 写了那么多,可能还有些小小偏题,希望老师不要觉得烦。
老师好,因为在二三线城市,互联网公司相对较少,如果想找电商平台这种互联网公司,选择更是窄,很多公司挂着互联网的旗号其实只是传统行业正在转型,现在有个机会能进电商平台,但是要从电商客服开始做,您觉得这是个机会吗?客服又是否属于程序化的工作呢?
老师,我想问所谓的互联网行业和制造业冲突吗?前一阵子的中兴事件使大家都意识到了还是得制造立国,关键核心技术非常重要。那么这样鼓励大家都进入互联网行业,都做这种数据啊,运营啊之类的工作,而不考虑传统行业,制造企业,那这或许对个人有利,但对国家一定有利吗?
老师,听完这个课时之后,是否可以理解为,传统行业是围绕着固定的事情或者固定属性的物品来进行营销,互联网行业是围绕着人来进行营销,通过对用户的调查后才进行产品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