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有3个问题需要请教 1. 为什么可以根据上图的分析就可以归结为营销目标为:验证生意模型并盈利? 2. 上图的生意模型是什么? 3. 开篇讲“因为流量上不去,所以影响付费转化,产品半死不活,不能盈利” 既然是因为流量的问题,为什么不按照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考虑解决流量低的问题? 而是再回归到企业的发展阶段,做SWOT分析,确定自己的发展规划?现实中真的有企业是先推新品再做阶段性发展策略的吗?
老师,我想请教一个问题,银行大堂经理,理财经理经常需要去小区,菜场里面发宣传理财和 存款高息的传单,或者在有跳广场舞的街道中心摆摊子,放置易拉宝搞一些开卡送小礼品的宣传活动。但实际上这种活动只能带来短暂的流量,就是大爷大妈会口口相传这边有活动,开个卡什么的,但后续基本上不会去存款买理财。而且银行每次过节之前都会去搞这样的一些活动。这样是不是从一开始就是没有设定好营销目标人群啊?像菜场旁边的理疗店都不需要怎么发广告搞活动就每天能吸引一批客户,一步步的诱导客户去买产品
刚听完这节课后,我不知道该如何来理解并学以致用这节课的知识点。然后我看到有个同学举一反三的回答,回答中一个点让我印象深刻,他说渠道的选择,是通过用户调查后知道目标用户聚集在哪些渠道的。 为什么这位同学能想到,我就想不到呢?原来一开始我就忽略了营销目标,忽略了最初需要用户调查来验证你的目标是否正确。 所以说一开始选择渠道就不是根据‘你觉得’来盲目选的,首先得明确营销目标 ,然后根据用户调查,知道用户对什么内容感兴趣,并且平时喜欢去哪些渠道查找这类内容。 根据已知信息,来制作相关内容, 选择渠道(比如用户喜欢去微博和知乎,那就可以制作一份内容分别投放在这两个渠道,不过是不是需要在用户调查时问下用户在这两个渠道喜欢什么样的内容形式,比如在微博是喜欢长图,还是长文形式?所以这样想算不算A/B测试思维?) 再根据数据反馈来调整优化,如果数据反馈的效果不好的话,找导致效果不好的可能原因,比如:内容角度切入不好、选择的投放维度不好:发布时选择的人群兴趣、年龄区间、地域等这些变量。最终找出最优渠道+内容组合并持续挖掘有效流量。 另外这节课说完做透一个营销点要后,接着没说然后横向拓展的事,为什么要横向拓展? 也不知道思考的是否正确,不过还是思考吧,哪怕想错了,也没关系,不去想得话,连正确的机会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