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石网
nuanshi
|
问答 /
搜索
找不到相关问题?直接 提问
98
帮助

老师,对于大创意。我是这样理解的。 在产品追求曝光率时,一个成功的大创意可以提高产品的曝光率,但是这是一把双刃剑,一个需要高曝光率的产品,要么已经经历了多次的用户调查反馈优化改进了,他已经非常符合已付费用户的需求,这些已付费用户自身就已经是产品的拥趸,而产品在没有经历过恰当的用户调查反馈优化,仅仅是一味的追求高曝光率,毫不重视根据用户反馈得来的信息进行内容制作,那么即使得到了曝光率,也无法得到真正的有效流量,因为有的人只是被大创意所吸引,而非被产品吸引,就和发红包吸引用户一样。如老师所说,一切的运营行为,都是建立在用户调查上,掌握用户的核心需求,并告诉用户我的产品能够解决你的问题你的需求,你只要来体验一下,这就足够了。不知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55
帮助

目前在更新公众号文章阶段,经过之前的调研,选择了微博、知乎、B站三个渠道。然后,选择的定位方向是影视类,主电影、电视剧。 前期调研发现,这三个渠道所适用的内容形式,或者说,更容易被传播被接受的内容形式,都不一样。 比如微博,短视频(3min或者5min以内)和小段子类(百字以内)的短文案可能更好一些。 知乎的话,是干货类的优质回答比较有市场,篇幅在千字左右或者更多的。 而B站有吸引力的视频剪辑或者影片讲解,时长一般在10~15min。 那么,在着三个渠道进行内容测试,采用老师的337模式,在一周以内分别测试着三个渠道,相当于我一周之内要分别制作3种内容形式的作品,投放,然后观看反馈,进行数据记录调优。 但是能力限制,我现在50%的精力放在公众号文章,尽量进行优质制作,确保吸引来的用户不会流失。但是在内容+渠道上面,精力大概在30%左右,进行引流。剩下的20%放在收集反馈,分析优化上了。 这就导致我在【内容+渠道】上,无法做到老师这么快速的337,对三个渠道+内容同时测试。 而且,我想问的是,我目前是不是在精力分配上有了误区?我是否过于看中内容制作? 现在是否需要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和精力分布,先进行【内容+渠道】的测试,尽量做到小步快走,等明确了,哪些渠道哪些内容更容易得到有效流量之后,在把侧重点放到内容制作和其他上面???

51
帮助

老师,我以一个比较肤浅的例子来谈谈我对有效流量的理解。就好比我们是一个卖水果的,只有那些在我们店里付了钱买了水果的人才是“有效流量”,那些进来看过,问过的但没有付钱的顾客只能算是潜在的“有效流量”。不知我这么理解可对

2017-12-16 22:15 有效流量
45
帮助

老师,我想问一下,我们一般都有自己组建的知乎点赞群,同学们互相点赞,这个算不算是一种刷数据的行为,因为我觉得它引流来的不一定是“有效流量”。

2018-04-13 19:13 有效流量 刷数据
44
帮助

我这样的理解对吗?市场,运营,产品,三者相辅相成,市场相对于运营来说,更注重的是拉新,也就是流量。拉新的前提,是确定营销目标,拉新有效的流量。运营相对于市场来说,更注重的是留存,维护好用户后,也可以以旧拉新,让老客户自愿的帮助我们做传播进行拉新,不管是市场也好,还是运营也罢,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给我们的产品进带来有效的流量,而两者就像太极,市场中包含一些运营内容,比如,投放广告的的时候,内容的制作多多少少也属于运营的范畴,不是精心设计的内容,也不会带来更多的有效流量;运营中也包含一些市场的内容,比如,运营的比较好,用户会主动传播暖石网站,本人就已经和多个好友介绍过这个网站,也是自主,自愿的行为,这种口碑介绍,也形成了拉新的效果,多多少少也算是市场的内容范畴类。 做好市场和运营,目的是给我们的产品带来有效的流量,带来有效的流量后,看转化效果,(不同的公司所设定的转化效果是不同的)能够验证我们的产品是否完善,不完善的话,我们要进行数据分析,找到问题后,进行调整优化。 转化效果达到理想状态,那么又可以验证我们的运营,因为运营为的是留存和拉新,如果在这个环节上,留存的效果不好,我们要进行数据分析,进行调整优化,如果留存很高,但是用户不会自主给我们做转介绍,我们还要进行调整优化,让用户愿意自主的给我们做拉新的行为。 基本上就是,市场,运营,产品,三者相辅相成,都不能够完全独立分开,三者互相验证,达到迭代从优的效果。

36
帮助

老师我根据前面刷的课程也来总结下,适当的输出点内容来给自己点温故而知新。产品在萌芽期未上线前,要找准一类用户的核心需求,去制作内容,用户人群和内容(痛点)要够精准,然后用铺面方式快速的去找到有效的渠道,这个阶段需要验证生意模型,主要目的是让自己活下来,同时也是调整核心卖点和针对用户的黄金时机,不要急于花钱去投广告,做有效果反馈的广告。数据反馈围绕宣传效果的转化。产品发展期,已经有了生意模型成功来了客户,这时候需要根据其中核心用户的细分需求去制作内容,找1-2个潜在渠道做透,持续调查,验证,持续能稳定带来有效的转化。产品成熟期,除了完善现有用户需求,让内容产品化,最小成本化去稳定现有客户,开始寻找新的内容和渠道和不断测试调整优化,最后吸引下一轮的有效流量。希望从后面的实操中能让这些理论落地啊。P.S. 老师有时候回复个别同学的问题让我对你的幽默细胞着实钦佩啊我有时候笑出声笑半天,然后截图分享给我闺蜜,然后侧面进行下口碑传播,最理想的营销效果哈哈

1 2 3 4 5 ···78 下一页
热门问题
点击刷新
励志情感类文章标题怎么取? 没有留学过如何写出留学文案? 产品萌芽,发展,成熟三个时期怎么界定 老师您好 我一直对于网红经济这块难以理解,今天正好看到了古城钟楼,所以特意想请教一下: 1、古城钟楼能火,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哪些人群能在几个“噹”字里面找到需求?是否只是大众随机行为被有意识的引导? 2、学习暖石的课程之后,特意跑去网红奶茶店“喜茶”,排队40分钟左右买了一杯奶茶。了解了他门的原料,也亲自对比了之前喝过的都可等其他品牌奶茶,完全不能理解同样的东西,接近2倍的价格还要浪费40分钟以上的等待时间,为什么时间宝贵的年轻人要去等? 是否所谓的粉丝经济和网红经济是“博傻经济”,就像心理学所述,把大众带入群体事件,人在群体事件中智商会降低,容易诱导产生不理性行为?如果某一类经济行为是基于如此一个理论,是否值得推广来做?是否值得老师把他当正面的例子放在课堂上呢? 做分享和讲故事、做盘点的区别是不是,分享可以是分享故事、观点、资源中的任何一种,而讲故事则重在讲故事,盘点资源则是盘点资源?感觉分享型是一个比较概括的手法。 怎么确定公众号定位? 运营负责的内容很多可以锻炼很多,但是会不会因为事情太多而影响自己的专业能力 老师好。 1.设置社群kpi是为了把运营社群目的的结果量化体现,便于有效具体的完成工作目标。假设工作目标是卖书,那我怎么才能卖出呢,我通过社群这个途径,那这是社群目的的结果导向kpi。如果是在其他途径卖书,那就是其他途径的结果导向kpi,道理一样。 现在我通过社群这个途径,社群运营目的是让用户买书,正确的kpi设置是卖出十本书既是完成工作目标,错误的设置kpi是只要卖出就行。那其实可以理解kpi的设置是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标,工作目标量化的反馈。那运营社群这个途径,它的运营目的是完成工作目标的因素之一,如果还有其他途径就是因素二,三.....对吧? 2.过程导向kpi是以结果导向kpi来分解出一些具体的举措。卖出十本是结果,过程kpi的设置是我怎么卖,通过什么方式和行动,比如我应该每天在群里介绍几本书,怎么发优惠券,如何调动群友的积极性,这是完成结果导向的kpi,也就是结果达成前的分解动作,也是前面课程讲的拆分目标,对吧? 3.课程里面提到设置kpi的过程要做用户调查,应该是在设置kpi之前做调查,也就是当接到一个工作任务卖十本书的时候,我脑子里立马呈现出来完成这个目标需要多大的用户量,课程里说的是300人,问题是假设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我群里就有300人或者100人,那这个调查是不是应该围绕用户最近有没有购书的打算,或者有没有想参与的活动,像团购折扣,满多少立减这样的兴趣等维度展开调查?还有一点,不管群里人数多少,我是不是应该第一反应,先问问上级有没有之前社群的转化率数据和一些举措的数据,比如搞过什么活动,可以借鉴的东西。知道这一点我才能知道需要多少人我才能完成目标十本,比如之前转化率是3%,那就需要300-400人的群。不然我也无法精准的设置过程kpi,万一没有数据咋办?我着2个思路对吗? 4.过程与结果kpi的设置与运营环节环环相扣,我突然想起老师画过的蛇头的那张图,前面是市场,把人吸引来,运用才能发挥作用,运营发挥作用了,销售才有的可干。假设我处在用户加入群的环节,我要给下一环节的销售输送过去三十个咨询,既我运营环节的结果kpi,至于到了销售能产生多少付费是销售环节的kpi。我的kpi已完成,对吗?如果我的kpi没完成,销售也完成不了,环环相扣就是每个环节的完成结果直接影响下一个环节的完成情况,对吧? 5.我在举个例子,比如我的工作是对已付费用户在群里进行服务,结果kpi是三个续费(着是我的工作目的即群运营目的),完成这三个续费后,其实就等于完成了用户持续使用产品的目的。像这种情况我就是运营链条的最后一个环节,又服务客户,又升级客户。即是客服也是销售,还是运营,所以环环相扣这个还要看具体的社群运营目的,如果在中间,那你就往下产出结果,如果在最后就单纯的完成运营目的就行了,对自己的kpi负责。目的完成工作目标也完成了。所以区分自己处在哪一个运营链条中的环节要看有没有往下接棒的人,没人接就是最后一个,对吧? 6.结果kpi一般是上级下达任务的时候都会说的吧,过程kpi需要自己分解。如果是自己给自己定目标,既要设计结果kpi,也要设置过程kpi 想请教老师,感觉自己在思维方面有很大欠缺,短时间内可以培养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吗?培养互联网思维除了听课外,还需要看些相关书籍吗?有的话能推荐一下吗? 以前都是: 大家好,我是老师,今天我们可能讲的是。。。。。。 突然变成一个小姐姐,哈哈,好新鲜的感觉
提问